您现在的位置: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 教学科研>> 教学理论>> 正文内容

探究动力学问题解题方法

文章来源:东方高中教务处 宣传组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高中物理中,讲述力和运动关系的章节占了教材的一半.高考时动力学问题涉及分数占物理分值的一半以上。按科学体系分,静力学是动力学的特殊情况(加速度a=0),另外动力学问题在电学、光学、原子核部分又有穿插,可以说,动力学问题是中学物理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我国现行的中学物理课本的内容按排,把力学放在电、磁、光、原子核前面(美国《PSSC物理》,法国《Physique》中学教材以光学入手,德国以电学开始),更加突出了这部分内容的主导地位,对高中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及将来是否愿意在物理方面去发展,起重要作用.
 
提到动力学问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牛顿运动定律.这不仅仅因为牛顿是动力学的创始人,在科学史上有很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处理动力学的方法,先入为主.加上教材对牛顿运动定律的高度评价:力学部分前两章是它的预备知识;物体平衡、曲线运动是它的应用;动量、能量是它的展开;机械振动是它的综合运用.总之,它是力学教学的核心章节.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第二、第三、万有引力定律,逻辑上比较严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笔者认为虽然牛顿运动定律的地位较高,但分析、解题过程较复杂,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在变力、曲线、及极限问题方面使用学生难以接受.故用动量、能量的观点解决动力学问题往往比较简便,因为动量、能量都是状态量与细节过程无关.
 
中学阶段处理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为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运动”或“运动→力”两大类问题
 
动量定理指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Ft=ΔP
动能定理指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ΔEk
 定理中合外力的冲量,合力的功,分别表示合外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实质上也是合外力对时间和运动路径的积分过程.中学阶段只考虑积分的结果,而不考虑积分的过程.即不管各力是否为恒力,路径是否为直线,只考虑力作用前后或做功前后物体的初、末状态.因而解决动力学问题比牛顿运动定律简单得多.
 
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外力为零或作用时间很短外力远小于内力.有时还可以在某一方向上利用系统动量守恒.
关于能量守恒(功能关系),高中阶段主要应用机械能守恒.它的成立条件是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其它力(可以存在)不做功.
守恒定律中虽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但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因而比牛顿运动定律简单的多.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上,如果涉及到了加速度数据问题,只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没有明确要求计算加速度问题时
    若研究单独物体:涉及力和时间优先选用动量定理;
涉及力和位移优先选用动能定理;
最后考虑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一个物体):优先考虑动量、能量守恒,再考虑牛顿运动定律.
使用动量、动能定理,动量、能量守恒时,虽然计算较为简单,但成立条件的判断,初、末状态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动量、能量守恒的形式比较灵活,教材为了防止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给出具体的公式表达形式.
 
变力及无规则路径的动力学问题只能利用动量、能量的观点来解决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中学阶段受数学知识的限制无法使用牛顿运动定律,这里要说明的是,单独物体,在恒力、直线问题上,用动量、能量观点也能是问题简单化.
 
例:质量为50kg的跳水队员,在5m高的跳台上以“跳冰棍”的姿势跳入水中,到达水里最低点历以时间为s,求水对队员的平均阻力是多少?为了队员的安全池水的深度至少为多少米?(g=10m/s2)
 
分析:此类问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也可以解决,把运动分为水面上下两个运动阶段,利用第一阶段的末速度,等于第二阶段的初速度;全过程的时间减去第一阶段的时间为第二阶段的时间,根据第二阶段的运动规律,求出运动位移、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由受力分析,就可以再求出平均阻力.
 
 
 
 
方法一: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为自由落体运动
        h1=gt12   t1=          
        接近水面时的速度 v2=gt1             
        在水中队员将受到重力mg和水的阻力f作用,设运动为匀减速运动
        t2=tt1
        a=
        02v22=2ah2h2=代入数值得h2=2.1m
 
       Fma
        由受力分析,取向上为正方向(a为正方向,a的大小为
        fmg=ma
        f=m(g+a) 代入数据得平均阻力f=1.7×103N
 
方法二:第一阶段计算同上,在第二阶段利用动量定理(取向上为正方向)
         fmgt=0-(-mv2    整理及代入得f=1.7×103N
          第二阶段由动能定理mgh2fh2=0mv22    整理及代入得h2=2.1m
方法三: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为自由落体运动
        h1=gt12   t1=   
如图123整个过程由动量定理
        mgtf(tt1)=0整理及代入得f =1.7×103N
        123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
 mgh1+h2)-fh2=0整理及代入得h2=2.1m
 
可以看出使用动量、能量观点显然比牛顿运动定律要简单,对复杂的系统问题更是如此.
 
    使用动量或能量观点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正负号的正确使用,正负号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方向符号,另一种是性质符号,方向符号与矢量正方向的选取有关,使用动量时和牛顿运动定律相似首先要选定正方向,代入数据时再根据矢量(力或速度方向跟正方向相同相反)确定正负号;使用能量时,功、重力势能及能量变化中的正负号属于性质符号,而动能在中学物理中只有正值,特别对于W=FScosα的理解,对恒力做功情况下正负值由FS方向夹角来决定,对于变力问题只能有积分效果来决定.例如一个大小恒定的力使物体运动一周,力所做的功W=为正,而不是零.只是W= 中学阶段无法用定义方式计算,但可以用能量守恒绕过去,就象弹簧的弹性势能Ep=kx2可以用能量守恒绕过去一样.
 
总结动力学的解题方法,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但方法不是教学的出发点.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仍要以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为中心内容.因为从物理学的自身结构来说,物理概念和定律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单元.从学生方面来说,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是中心环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