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 校办公室>> 正文内容

河科大附中关于组织参加“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文章来源:河科大附中资讯中心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各位家长及同学:

        我校欲组织参加“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简介附下,有意参加者请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报名:(截止日期6月13日21:00)

点击链接进入:登峰杯官方网站

 

“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  培育学术潜质  攀登创新高峰  ——

“登峰杯”是“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简称,是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评价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登峰杯”竞赛共有三个并列项目,分别是“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机器人竞赛。

“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登峰杯学术竞赛”)是面向全国高中生开展的综合性学术科技作品展示与竞赛活动,涵盖自然科学与工程类的论文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社会调查或学术论文两类作品的评比。赛事宗旨在于引导青少年成长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时代的生力军,在青少年中营造创新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指导青少年储备创新创业素养,探索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阶段性培养路径。

“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登峰杯数学建模竞赛”)考察参赛者对开放性的应用问题的建模和解决能力,涉及实际背景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一定量的计算机编程计算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竞赛旨在更好地衔接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提高中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机器人竞赛(以下简称“登峰杯机器人竞赛”)以规定赛题竞赛的方式,旨在加深中学生对机器人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分为体操项目和搬运项目两大部分,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工程任务,来代替人或协助人进行工作。这两个项目应用目标明确,强调动手实践和知识获取的能力,在国内已经有了十余年的竞赛基础,具有入手快、展示度高等显著特点,特别适合高中学生作为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础设计的配套项目。

 

组委会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10-52909593  18310079788

网址:http://dfb.cxxw.net/ 电子邮箱:dengfengbei@126.com

联系地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文南楼401)

 

一、“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作品竞赛

“登峰杯”学术竞赛全面借鉴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赛事经验,每年举办一届并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以期打造青少年兴趣导学、创新研究和成果交流的奥林匹克盛会。赛事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与工程两大类,并分为初赛、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

A、初赛阶段。每年的1月至3月提交参赛作品,需要参赛者提交创新项目的开题报告和参赛申报书,作为初赛的评审材料。初赛以材料审核的方式,由各领域的专家对参赛者在线提交的电子版参赛资料和邮寄的纸质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评价指标包括申报课题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以综合评价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发展潜力。初赛的成绩在4月初于大赛官网公布,评出80% 左右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其中30% 获得三等奖,40% 获得二等奖,30% 获得一等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初赛二等奖(含)以上获奖选手获得复赛资格。

B、复赛阶段。复赛于每年7月分赛区举行。入围选手需要对初赛的开题报告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完整的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在复赛期间进行集中的现场成果展示,并接受评委会的现场问辩。对于已经获得复赛资格但在复赛比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之前未形成最终成果的参赛作品的选手,将自动取消参赛资格。复赛评审指标包括科学性、创新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对存在造假和剽窃行为的作品,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复赛的成绩在8月于大赛官网公布,各分赛区参赛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工程类作品各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其余为三等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复赛二等奖(含)以上获奖选手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

C、决赛阶段。决赛于每年8月份在清华大学举行,入围决赛的选手将分组进行成果展示,评委依次对每个同学的参赛作品进行提问和打分。决赛的评审既考察作品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真实性,又考察参赛者的科研素养、学术潜质、展示能力等综合素质。决赛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与工程两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5%、15%、20%和60%,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金鼓励。

 

 

 

 

二、“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并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为进一步强化数学建模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年的经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联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评价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组织了“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大学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更好地将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进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中学生的以团队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竞赛的公正性、可信性和严谨性是赛事健康发展的生命,竞赛及其规则的设计充分保障这一点。每支参赛队伍由来自同一所学校的、不超过4名高中学生组成。竞赛强调团队合作,竞赛题目基本形式是开放性的应用问题,涉及实际背景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一定量的计算机编程计算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参赛队伍的组成注意分工合作的要求。具体方案如下:

A、初赛(通讯赛):时间是连续的80小时(本年度为7月22日上午8点到7月25日下午4点);要求提交初步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数学模型和初步的模拟,并完成解决方案的初步可行性论证;专家经过通讯评阅,评选出“优胜提名奖”20--30个队、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

B、决赛(夏令营):初赛获得“优胜提名奖”的队伍,以现场集中的方式在清华大学进行决赛,时间是连续的80小时(本年度初步确定为8月下旬);决赛题目应基于初赛所选内容进行深入拓展,并包含现场演示及答辩环节;在参加决赛的队伍中产生各类优胜奖;

C、极限挑战赛及邀请赛:各大学可以进一步邀请获得优胜的队伍进行更小规模的、更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成为学校自主进行人才选拔的途径。


三、“登峰杯”全国中学生机器人竞赛

“登峰杯”机器人竞赛分为体操项目和搬运项目两大部分,秉承着工业现场和生产生活中“人”和“车”两大机器人主题。

机器人体操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小型双足机器人,模仿体育运动的体操比赛项目,在比赛场地内完成规则要求的机器人比赛任务。在比赛场地上,小型体操机器人,从位于场地中心、直径250mm的圆形起步区启动,在直径2000mm的比赛区域内,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每个组合动作中小动作的前后顺序完成比赛规则要求的6 套组合动作。参赛机器人必须有明显的头、手臂、躯干和双足等部分,与人体的结构比例相协调。规定的动作与顺序依次为⑴ 准备动作:双手双足贴身直立、向前鞠躬,挥手示意;⑵ 翻滚动作:前滚翻(向前360度)、后滚翻(向后360度);⑶ 俯卧撑:单左手俯卧撑、单右手俯卧撑、双手俯卧撑;⑷ 侧身翻:左侧身翻360度、右侧身翻360度;⑸ 倒立动作:倒立并腿、倒立劈叉(倒立状态双腿成180度);⑹ 自编动作:自编动作、结束(机器人双手双足贴身直立)。机器人每做完一个组合动作有3秒钟的停顿时间,同时参赛队员向裁判说明动作名称。比赛成绩取决于机器人动作规范程度、自选动作的难度等。机器人外形类人程度占10分,六个组合动作占90分,满分100分。机器人每出界一次扣10分,机器人每人为干预一次扣10分,未按要求的动作顺序执行,扣10分,在两个组合动作之间没有3秒钟停顿或没有说明相关动作名称,扣5分。最终比赛成绩以最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当最终得分相同时用时短者取胜。

机器人搬运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小型轮式机器人,模拟工业自动化过程中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作业过程。机器人在比赛场地内移动,将不同颜色但相同形状的物料分类搬运到设定的目标区域。比赛记分根据机器人所放置物料的位置精度和数量确定分值。比赛排名由完成时间和比赛记分共同确定。在规定时间内,机器人从出发区发,完成物品的定点搬运,回到出发点;物品搬运采用现场发布任务卡的形式,从五种不同颜色中选出三种不同颜色的物品,依次放置在场地上标示为A、C、E的位置,机器人将这三个物品搬运到对应颜色区域。每次搬运物料的数量和选择路径不限。物料目标区位于以场地中心为圆心、半径为780毫米的同心圆环上。比赛排名先以比赛总分计算名次,总分高者排名靠前;若比赛总分相同,则以完成时间决定比赛排名,耗时少者名次靠前;若比赛时间也相同,则相同排名的队伍在现场裁判的指导下,继续进行一轮附加赛。

搬运创新机器人挑战赛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基于微处理器和传感器完整的小型机器人,在模拟的厂区内可以自动准确识别物体的具体位置、跟踪、避障、平稳夹持物体和放置物体、自动定位机器人自身精确位置并准确回到起始位置,主要考察了搬运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视觉识别、避障系统、室内定位等技术。比赛模仿了这样一个情景:一辆自主移动搬运车,想要将一个盛满食物的 盘子从一个桌子上面转移到另一个桌面上。比赛场地是一个家具式的室内环 境,包含一把椅子、一个水槽和两个桌子。每个参赛队伍以团队的方式参加比赛,每队由三名队员组成,但是在比赛时只能派一个代表操作机器人,每一个参赛队伍有三次比赛机会,裁判根据三次比 赛的综合成绩作为比赛的最终成绩。最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耗时进行排名。

A、初赛(夏令营):时间7月29日—31日地点清华大学

B、决赛(夏令营):时间8月23日—27日地点清华大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